报告题目: 传统/主流高分子化学领域中几个重大难题研究
报 告 人: 杨万泰教授
报告时间: 2018年9月5日下午15:00-16:30
报告地点: 行政中心第七会议室
联 系 人: 孟建强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杨万泰,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主任。1999年荣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1999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2000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被授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作为负责人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杨万泰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化学的方法学研究。在表面改性领域发展了一整套光催化表面C-H键转化新反应体系,可对聚烯烃等各种高分子进行多层次表面功能化。在聚合领域,建立了基于环状芳香频哪醇调节的有工业意义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新方法,可制备分子量可控水溶性聚合物和各种功能共聚物。在非均相聚合领域,建立了自稳定沉淀聚合绿色新技术,不仅可制备尺寸可控的微/纳粒子,还为解决“全球巨量废弃烯烃利用”难题提供了新途径。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00余篇,他引近5千次;申请发明专利76项(已授权36项),美国专利1项,多项成果已进入产业化。先后主持国家级重点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奖2项。
..
报告内容:
传统或主流高分子化学指支撑着主要高分子材料品种和工业生产方法的聚合/改性化学及实施方法。从资源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外在此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重大挑战,影响着高分子材料新品种和工业制备技术的进步:(1)废弃烯烃的资源化 Ziegler–Natta催化剂(1963年诺贝尔奖)的发现已可使廉价的乙烯和丙烯经聚合变成聚乙烯和聚丙烯,成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塑料。但目前的全球乙烯生产链(1.7亿吨),每产生一吨乙烯,还会产生60%左右的C4,C5和C9馏分,这些馏分中含有50~83%烯烃和二烯烃,除丁二烯,异丁烯部分得到利用外,大部分在作为燃料使用。因此,探索建立合适有效的聚合方法,将这些巨量的烯烃变成有价值的聚合物将具有重大的学术和工业意义。(2)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基于合成高分子材料50%以上来自于自由基聚合背景,上世纪末以氮氧自由基(Tempo/93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95年)和可逆加成断裂转移(RAFT/98年)三方法为代表的自由基可控/活性聚合,是聚合反应领域的重大突破,ATRP(2008)和RAFT(2014)还被汤森路透纳入诺奖候选之列;但这些方法由于自身限制,如需高温(Tempo)、使用金属(ATRP)、有味有色(RAFT),限制了其工业价值;一个基本事实是这些方法至今仍未进入规模工业应用,需要开发新的体系。(3) 全球第二大塑料聚丙烯的极性化和功能化问题。(4)表面改性 表面改性尽管曾被列为二十一世纪重要新方向,但至今进展不大;表现一是目前工业使用的仍是电晕/火焰/等离子体/干湿氧化等传统方法,二是仍不能像无机/金属材料(有成熟的引入表面官能团化学)那样,对表面进行任意化学裁剪。
报告人研究室在这些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基础方法学探索和系统研究,本报告将介绍已在这些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