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简介

作为学校的优势学科,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天津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重点学科、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和“双一流”建设学科,以及世界一流纺织学科群相关学科。

  

  

  

省部级以上学科平台

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点;建有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先进纤维材料与储能技术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分离膜天津市协同创新中心和天津市膜技术工程中心等先进的科研平台。

  

(实验室仪器设备)

  

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人才培养平台。学科实验室总面积约16000平米,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超过500台套,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值达1.1亿元,大部分仪器设备水平处于国内一流。

  

(我校”防中子辐射材料和防护服及生产设备研制“获原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显著的科研优势,形成了以高性能与功能纤维材料、分离膜与膜过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型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研究方向,其中高性能与功能纤维和分离膜材料研究在国内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极高的影响力。

  

张兴祥教授“耐高温相变材料微胶囊、高储热量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一览表

      

  

近五年来,学科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近200项,总经费突破1亿元。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内的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以及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20余项。学科科研转化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年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年科技成果转化30余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科团队

            

学科专家

           

 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天津市授衔专家、天津市特聘教授等称号教师20余人。

  

  

 良好的培养环境造就了学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各类人才良好的培养质量,尤其学科毕业研究生大多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业中崭露头角,独当一面,部分优秀毕业生已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称号。目前,学科每年招收本科生3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博士研究生30余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注重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已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日本北海道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10余所国外著名高校,以及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纺科院等国内20余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立了京津冀战略合作联盟,三个学科从科研、教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


  


(康建立教授采用纳米多孔合金极化自生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超高储能特性的新型电极材料,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8100-8104

  

多年的发展与积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搭建起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学基地、科研基地,逐渐形成了更加合理的学术梯队,学科正通过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及其转化、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以及多方位服务社会等不断发展,力争总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

  

部分专家介绍

  

  

    肖长发,男,1953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纤维成形理论与制备技术、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产业用纤维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七届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第二届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5届理事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高新技术纤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国家科技二等奖3项,中国纺织学术大奖,中国纺织行业十大创新人物。  

  

  

    程博闻,男,1963年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批准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纤维素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非织造布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张兴祥: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天津市学科领军人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天津市先进纤维与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吕晓龙: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天津市有机高分子材料学授衔专家,国际水协(IWA)非常规水源利用专家组委员,中国膜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膜学会副理事长,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张玉忠: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1第一层次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主要从事中空纤维微孔膜材料修饰与分子设计,膜的自组装机理,膜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天津市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10多项;国家级新产品一项;在J. Membrane Science、Desalination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专著一部;全国“95”优秀成果奖一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李建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空纤维膜材料,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J. of Water Sustainability》 编辑、《J. of Water Reuse and Desalination》国际编委、《膜科学与技术》编委;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优秀新世纪人才计划,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纺织之光教师奖。在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胡云霞: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工业大学分离膜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省“青年科学家”。主要从事新型功能膜材料的设计合成,高性能膜的制备开发以及膜在海水淡化和盐差发电及污水资源化等领域的应用。在国际一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ACS Nano》等发表论文30余篇。

  


康建立: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2010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主要从事先进功能材料和金属膜材料的研究工作。近几年在三维纳米多孔金属基复合材料、多孔碳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主持天津市新材料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等项目。已在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Adv. Energy Mater.,Nano Energy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22项。